原标题:PM2.5和百姓幸福感——中国向空气污染宣战
国际在线消息(记者 刘志敏):一抬头就能看见蓝天、一呼吸就有清新空气,是中国民众最朴素的心愿。然而事实上,雾霾围城却成为大多数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如何破霾不仅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,也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关注的热点。老百姓最关心的“心肺之患”如何解决?中国将如何向空气污染宣战?
刚刚过去的一年,中国不少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雾霾污染。PM2.5红灯一再亮起,挑战国人底线。在中国,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京津冀地区,口罩更是成为人们的随身必备之物。一位住在河北的工程师说:“那么多排放企业,每人一天2两土,从空中落下来。每人每天多少二氧化硫、每天每人多少粉尘,一算就算出来了。”
由被称为PM2.5的细颗粒等污染物组成的雾霾,笼罩着大半个中国。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本次全国人大年度例会的记者会上说,在最差空气质量的“黑色榜单”前十位中,河北独占7席。分析这些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,他认为主要有三点:“第一,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。燃煤、工业、机动车、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,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。第二,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是直接原因。第三,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。”
正如吴晓青所说,燃煤和工业污染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,而对于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来说更是如此。由于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,中国国务院去年底提出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,其中6000万吨落在河北。爆破声中,一座座污染严重的小钢铁厂被纷纷淘汰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是河北转型过程的见证者。他说,河北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,也将迎来新的机遇。“尽管产业结构调整、化解过剩产能对我们会伤筋动骨,但纵使这样也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质量改善的脱胎换骨。”
2014年,中国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,控制能源消费总量,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.9%以上,二氧化硫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%。而在来自钢铁工业界的代表、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兰芝看来,治理环境污染可能影响一些GDP,但只有转型企业才能继续生存。“说壮士断腕,我同意,壮士这腕肯定得了癌症,咱们才断掉,根源在于不能持续地发展。现在我们企业每一分钟,连晚上睡觉都琢磨着怎么转型,为了生存也要转型。”
3月9日12时,是本次全国人代会代表议案提交截止时间,超过460件的议案中,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代表们最关注的内容。在收到的数千件建议中,就包括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关于解决大气污染的一份建议,而这也是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关切的领域。
“没有人的健康,再多的GDP也没用。”这是钟南山两年前发出的呼吁。时隔两年,他再次提起这个话题,但言语中有了些许轻松,他说,当年呼吁全社会关注PM2.5时,还有一些质疑和批评的声音,而今天,整治雾霾,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。 “治理雾霾各行各业都得动,搞煤炭的,搞炼钢的,搞水泥的,搞汽车的,搞交通的都得动手,都要有硬指标。第二条,各地都得治理,不是光北京,哪儿都得治理。整治雾霾,一个是“攻坚战”,一个是“持久战”,对于未来我是乐观的。”
按照中国政府去年9月公布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力争到2017年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一成,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,用五年的时间,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。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说,中国政府将继续投入巨资,加大环保投入。“我们国家环保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,每年以2000亿元以上的幅度在增加。我们预计,‘十二五’(2011-2015年)期间,全社会环保投入可能要超过5万亿元。”
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入了2014年政府的重点工作,而治理空气污染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,更是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关注。对于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来说,治理空气污染,让每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蓝天碧水的幸福,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“雾霾天气范围扩大,环境污染矛盾突出,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。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。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,坚决向污染宣战。”
在本次人大年度例会上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说,“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感”。随后,这句话成为网上被搜索最多的两会热词。的确,从北到南,从城市到农村,这句话打中了每个中国老百姓的心。“幸福感,自由自在的呼吸,那是第一幸福啊。
PM2.5什么的,统统消失,那就能看见来自星星的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