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薛江华 张林 陆志霖
4日,虽然北京晴空万里,但雾霾治理及交通拥堵依旧是当天全国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
善用经济手段
调整产业布局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说,治理拥堵无非是两个手段。一是价格手段,比如收取拥堵费、提高停车费、拍卖车牌等;一是行政手段,比如限号、摇号,进行数量上的限制。两种手段,大家都不太高兴。易纲觉得,经济手段是比较公平的,谁开车谁付费,谁排尾气谁付费。然后把这笔钱全部公开,用于公众交通,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。用经济手段来配置资源,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。他建议,可以逐步提高拥堵费,给车主处理的时间,使过渡期更加平稳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,要改善环境、治理雾霾,要从产业布局着手。“过去大企业都跑到北上广,人口越来越多,当然会带来环境问题。随着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,有些制造业开始撤出,到二线大城市去,带动当地发展。因此要解决雾霾问题,要把产业布局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来考虑,政府加强相应的政策引导,让大企业去带动当地城镇化发展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”
治霾根本出路
转变能源格局
刘振亚委员表示:“治理雾霾根本出路是要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”。他认为,雾霾成因与烧煤有关。“但是我们国家不烧煤又不行,就这个底子,想吃细粮没有细粮。”刘振亚形象地说。
刘振亚介绍,2013年,消耗的资源换算成标煤是36亿吨,其中消耗的煤炭换算成标煤是26亿吨。“这怎么能不污染呢?”刘振亚说,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在西部,经济发达地区在东部,产煤的地方不发电,发电的地方不产煤,必须用铁路、汽车来拉煤,原来的发展方式就是把煤运过去,就地发电,其实这样不科学。比如长江沿线平均30公里一个电厂,有些地方密度更大,一个电厂占几千亩地,一年燃烧数百万吨煤,在运输过程、发电过程、甚至存煤的场地都对环境造成污染。“我们现在感受的是对空气的污染,但实际对水的污染跟土地的污染也不会比空气污染轻。”
刘振亚认为,应该推广清洁能源,如果每年清洁能源比例提高12%,到2050年,其比重可以提高到50%以上。他建议,以电代煤、以煤代油。以电代煤就是把城市的工业煤炉和锅炉改成电锅炉,供暖以电为主;以煤代油就是发展轨道交通和电动车;东部城市周边少发电,用特高压从资源丰富地区将电就地发好运过来。刘振亚说,有个测算,如果全部使用清洁能源,2015年PM2.5污染比2012年将会降低12%。
薛江华、 张林、 陆志霖
(原标题:改善环境治本之路在于优化能源结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