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一起环保,要去环保-环保信息网(17环保网)
  • 当前位置:环保信息网 > 环保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 > 少放烟花爆竹凝聚市民环保共识

    少放烟花爆竹凝聚市民环保共识

    来源: 北京青年报切记!信息来至互联网,仅供参考2014-01-31 访问:

      本报评论员潘洪其

      一年一度除夕夜,今年除夕颇不同,北京市民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有所下降,往年除夕夜北京到处弥漫的“火药味”,今年明显减弱。初步统计显示,烟花爆竹在北京的销售明显遇冷。这样一个除夕夜,丝毫不减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,同时还平添了几分祥和与安宁。

      春节前夕,媒体与社会机构联合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,44.4%的受访北京市民表示今年春节会放烟花爆竹,43.6%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燃放,12.0%的受访者表示要“看心情”,今年不愿放烟花者比去年增加了近两成左右。1月26日,北京市委办公厅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,要求春节期间全市党员、干部带头并引导亲属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,呼吁广大市民少放、不放烟花爆竹。党员、干部响应市委、市政府的号召,在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,广大市民群众也自觉呼应市委、市政府的倡议,尽可能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,体现了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,起到了减少雾霾、减轻污染的良好效果。

      随着空气治污形势日趋严峻,植根于人们心目中以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,在北京、上海等地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。上海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《2014年上海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意愿调查报告》结果显示,85.6%的受访者表示“今年春节不购买烟花爆竹”,81.1%“赞成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”。从北京除夕夜“火药味”明显减弱,到上海八成市民赞成禁放烟花爆竹,体现了人们在新时代、新形势下的观念变革,是难能可贵的社会进步共识,值得倍加珍惜褒扬。

      有人不同意春节期间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,主要缘于对传统“年味儿”的眷恋。其实这是一种认知误区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源于农耕时代,寄寓了普通人驱魔避邪、祈求平安的愿望,同时也有烘托过年热闹氛围的作用。然而,世易时移,社会已进入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,在有着丰富多彩文娱活动和参与渠道的当下,燃放烟花爆竹闹新春的习俗方式,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“火药味”已将传统“年味儿”异化,燃放烟花爆竹不但污染环境,而且存在安全隐患,并屡屡给市民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,在相当程度上,已经背离了快乐祥和的节庆初衷,甚至可能发展成不小的社会问题。

      如果说,此前基于传统习俗的眷恋和对过年热闹劲儿的期盼,一些人对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持有很大保留意见,这种意见多少也值得理解的话,那么,在目前雾霾天气成为一些地方的常态,公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的情况下,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,理应成为多数市民共同的理性选择,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和普遍的环保共识。

      当然,移风易俗不可追求一蹴而就,而应当是一个尊重民意、循序渐进的过程。目前,大城市要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尚不现实,但至少可以从限制烟花爆竹的生产、销售,增加禁放区域,减少燃放数量做起,从党员、干部、公众人物带头不放、少放做起,从对普通市民扩大宣传、因势利导,以具体措施奖励市民不放、少放做起。党政机关、国有企事业单位要严禁用公款购买烟花爆竹或组织燃放,确有必要时,政府部门可组织群众在指定地点集中燃放,防止无序燃放引发事故。此外,应倡导用更安全、更环保的电子鞭炮、电子礼花代替烟花爆竹作为节日庆祝工具。

      由治理大气污染促成的不放、少放烟花爆竹的民意共识,其意义不仅止于环保,更是改变不当社会习俗、锤炼正向价值的积极信号。政府和社会应当把握市民观念转变和行为自觉的契机,顺势而为,润物无声,不断积累和扩大共识,凝聚和提升民意,为实现美丽中国、文明中国的“中国梦”注入更多正能量。

      (原标题:少放烟花爆竹凝聚市民环保共识)


   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

    上一篇:北京环保局:除夕北京PM2.5浓度大大低于预期
    下一篇:环保部:雾霾“源报告”有望五个月内发布

   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