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挥别2010年之际,本版挑选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十大热词并加以点评。从这些热词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的同时,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不懈努力,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。
走过2010年,“十一五”成为过去。“十二五”即将开局,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,让我们共同努力!
&***d*********;&***d*********;编者
<***trong>减排达标***trong>
【回顾】二氧化硫、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10%,“十一五”规划确立的这一约束***目标能否按时完成,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。9月,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揭晓答案:污染减排提前达标。
从一度不降反升到最后一年二氧化硫出现小幅反弹,达标之路坎坷曲折。将污染物减排列为约束***目标,反映了政府治污的决心。与“约束***”紧密相联,是工程减排、结构减排、管理减排,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确立。
【点评】减排达标不等于大功告成,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基数依旧非常巨大,“十二五”期间,氮氧化物、氨氮等也将成为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约束***目标。未来,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,都对减排工作形成巨大压力,从这个角度说,污染物减排是一场持久战。
<***trong> 环保税***trong>
【回顾】“十二五”规划建议明确提出“开征环境保护税”,再次点燃了人们对环保税的关注。关注的出发点非常复杂,有人指望它能够大力促进环境保护,也有人担心它会增加负担。
【点评】“环保税”在人们心中热起来,折射出人们对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。环保不达标就停贷;企业要上市先过环保关;建立绿色壁垒将污染产品挡在市场之外&***ellip;&***ellip;几年来,相关部门对环境经济政策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,绿色信贷、绿色保险、绿色贸易、绿色证券不仅为环境保护保驾,也正在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护航。
好的经济政策就是好的环保政策,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,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时代开始了。
<***trong> 垃圾围城***trong>
【回顾】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,去年全国600多个城市总共只清理1.6亿吨,1/3的城市遭遇垃圾围城。目前,垃圾突围战虽已打响,但对垃圾处理方式的争议却在持续&***ellip;&***ellip;
面对垃圾围城,已经有不少城市行动起来,但“一烧了之”还是不少城市目前的选择。
【点评】政府需要消除公众对垃圾焚烧存在的误解,更需要认识到,垃圾减量才是破解围城的根本之道。解决垃圾问题,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,需要生产、流通、消费环节的共同参与,也需要公众的积极配合。
据测算,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年平均投资在400亿元以上。垃圾这个事,干好了,“钱”景光明;做不好,贻害无穷。
<***trong>千年极寒***trong>
【回顾】10月6号,南方某报刊登一则题为《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或难以幸免》的报道,提到千年极寒将要袭击欧洲,还提到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。报道被各媒体纷纷转载,一时之间,千年极寒这个词语火遍中国,甚至对股票市场、取暖物资市场造成了影响。
然而,世界气象组织随后发表声明说,有关欧洲将经历千年来最冷冬季、冰河世纪将再现的说法系误传,没有任何科学依据。欧洲的气象学家从未发表过这样的预测言论。
据该组织调查,相关流言始于媒体对意大利一位核物理学家的报道,这篇报道曾被波兰一家报纸转载,后经网络广泛传播。有关事实在流传中被夸大和曲解。
世界气象组织表示,鉴于流言在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传播甚广,该组织决定出面予以澄清。
【点评】捕风捉影,以讹传讹,耸人听闻&***d*********;&***d*********;对千年极寒的报道,部分媒体应该反思。近年来,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,高温、热浪、暴雪、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次增加、强度增强的趋势。天气时常“走极端”,但媒体的报道应该理***客观,不能为吸引眼球而“走极端”。
<***trong>堵车之痛***trong>
【回顾】今年初,一场大雪造成北京全城90余条道路拥堵;9月中旬的一场小雨,让全城超过140条道路拥堵&***ellip;&***ellip;
近年来,国内一些城市虽然不断拓宽道路、扩张城区、努力改善交通管理,也实施了每周一日限行、提高停车费用等举措,然而,交通拥堵不仅没有得到缓解,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。
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,目前已突破480万辆,北京市交通委认为,如不对小客车数量实施调控,预计2012年总量将达600万辆,届时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将更加严重。12月23日,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后,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交通改善的系列措施,提出了“建、管、限”3个方面28条综合措施。在长期强调“建”和“管”之后,北京将“限”也放到了治堵的必要选择中。